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的过程,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点帮助。
第一阶段。Steve 早期介绍了很多 Brain Weiss 的书:Many lives many masters; Miracles happen; Messages from Maters;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等等。这些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客户的案例,中间穿插着作者的评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rain Weiss 专注的是,前世疗愈。
这些书籍,让人知道灵魂 soul 的存在。读完就基本能够同意,we are spiritual beings having a human experience。这个时候,就会跑出很多疑问。What if this….,what if that….,soul 会怎样?或者 soul 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选择的呢,等等疑问。Brain Weiss 的书,就没有深入探讨了。
第二阶段。这时可以开始看 Michael Newton 关于 soul 的历程,目的,等等知识。作者也是很有名的催眠师,书里面记录了很多案例,与 Brian 的不同是,Michael 的案例直达 soul level。 会告诉你 soul 如何选择投胎对象,我们平常所谓”好人”,”坏人”死后,teachers guides 如何引导这些 soul, 很有意思的内容。
在Michael Newton 之后,疑问是,既然我们都是 a part of Oneness,那为啥我们被扔到这个星球上来?被分割成这么多的 pieces?我们的 soul 是来学习的吗(Brian 的书里一直都提到,我们的 soul 是来上课的)?那老师是谁呢?谁说了算?就像我们现在讨论的宗教问题,到底佛陀是老大,还是耶稣是老大,还是圣母老大,等等?我们能否在活着的时候和 Oneness 连接?怎样连接?去教堂礼拜,去佛堂上香,每天祷告?到底哪个是有效的呢???
第三阶段。这时候就可以深入看下 Neale Walsch 的系列 Conversation with God。这里面基本可以找到答案了。我目前也就是到这儿。当然还有Linda 有关阿卡西记录的内容,我没有深入研究,也可能是另外一个路径。我尝试了一次,打开自己阿卡西记录没成功,暂时放下了。以后有机会研究的话,再与大家分享。
最后希望这个分享,能弥补我昨天分享野生佛教徒引起的宗教之争。如果大家有兴趣,读读我提到的这些前辈,关于 soul 的内容,估计就不会有这个争论了。
也许宗教本身没有问题,但诠释和传播宗教的人类,不一定能代表宗教的精神。有很多是违背宗教教义的。有人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爱感化的,或是每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在宇宙本源那里,善与恶是不存在的。它就是道里面的”一”,英语里面说成oneness。这个”一”,就如同一个跷跷板,或者一个 scale。一边是 fear ,一边是 love。我们所有的 decision,要么靠近 fear,要么靠近 love.。前几天 Steve 推荐一个 drug dealer soul 的故事给我(忘记名字了)。我们会自然理解,这个肯定是个大坏人,毒害那么多无辜。但是在soul 他没有的。所以 God 告诉我们 Judge Not!!!
谢谢你所分享的,关于这三个阶段的阅读。这也让我反省到自己的一个错误。
因为我觉得与神对话(Conversation With God)这套书那么好,有时候会忍不住,推荐给朋友去读。朋友有说,读了一部分这个书后,反而觉得更加混淆了,觉得好像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了?但我本人,读完之后是觉得,更加深刻和透彻的明白人生的意义。
我也知道,这本书里面所讲的东西,是在一个螺旋的上升的过程。其实,越往后面,说的更加深刻。同样一件事情,在一个不同层面上,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有一点我没有意识到的就是,在读与神对话这套书之前,我已经读了很多别的灵性相关书籍。那些书籍给我做了很多的铺垫,所以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它。
你说得非常好。前世催眠方面的书,只是让我们感觉到意识到,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灵魂会有这样的经历?
Michael Newton 的 Life Between Life 催眠的书,让我们明白,灵魂为什么会去安排这样的经历,让自己去体会。从而对”好人”和”坏人”,这样的判断,有个重新的,高一个层面的,灵魂层面的认识。
与神对话这套书,则是超越个体灵魂,从造物主的角度,来诠释和解释,宇宙和人生是怎么回事情。
所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学习和阅读,和认识宇宙人生的话,应该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谢谢你的分享。
谢谢你的回复。我只是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这个步骤,是我很幸运的,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每次读完一个作者的系列,就想要知道更多(贪多无厌了😂)。
“常去健身房的人,比躲着健身房走的人,体格终究不一样“。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不去健身房,不代表在家里就不锻炼,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锻炼。如果个人觉得,健身房所传播的一些知识不敢苟同,或者去的人,都是人云亦云,没有思考如何得到健康的体态,对健身知识没有正确的解读,那么也是有危害的。
上边各位的讨论,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其实去哪里不是重点,关键是你的圈子,围绕的是什么样的人,能否给你带来正能量的思考。所以非常感激 Steve 建了这个平台,还有大家无私的分享。我也要好好学习体会,向灵性的方向进发!
您更正的对,健身房并非是唯一锻炼身体的地方,词沒达意,请谅解。我同意各朋友的说法,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社会共存的敝病,教堂寺庙里也一样。
基督信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学校,医院和图书馆等公益机构,至少中国的大学,医院的诞生和基督教分不开的。这是人类生存的便利。但全世界的大学里都有败类,枪杀案,教授强夺成果,以及强夺女学生的身心健康,屡屡发生,医院里痈医治死人命,也时有发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大学和医院的信心,一代代的送孩子去大学读书。
我们坚信,以上提及所发生的事情,绝不是大学和医院的本意和目地。但我们对教会的警戒心,确过于戏剧化了。犹如去香水店买香水,偶然闻到一股臭味后,对香水店有一生永不再去的决心。
信仰的价值观,是供人生存的自由之路。这价值观(或束缚)就象铁轨服务于火车,绳子规定风筝一样。如果火车和风筝摆脱这种规范,其自由度有多大?就会在双重价值观,或多重价值观,按需要随意取舍了。
有个老妈妈诉说自己一双儿女的婚事:”我女儿好命”,她说道:”她丈夫特别疼爱她,家务活不让她干,接送孩子上学也全包了。婚姻美满幸福!可我的儿子有点惨,娶了个媳妇儿太懒,什么活都不干,可苦了我儿子了”。这是典型充满情感的母爱价值观。
又啰嗦了一堆,只是一说停不住了。说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心理路程,在这里我得到很多启发和感悟,多谢各位耐心和包容。多谢多谢,把话题转回前世催眠吧。
谢谢分享给大家,你的心里路程,非常好!
您说得很对,谢谢您的分享!不过大学也有好差之分,这又回到选择的问题了。从我个人的感觉,我可能不太喜欢一些教堂的这种敬拜的方式,觉得太流于形式,和佛教徒的争抢头柱香也差不多。也许因为我二十多年来,都没机会接触到像您这么睿智的教徒。如果早日接触到这里各位,这样素养高,对生命有很深思考的高人,我是乐于置身其中的。再次感谢您的回复和分享!
谢谢您对我的抬举,我也是在读到,听到,看到先学之人的睿智思想和行为,努力改变自己的固执,我只是捡拾睿智的拾荒者。拾荒中见到好的风景,分享给别人,或自己独自享用,是我的选择,去不去领略那风景,是别人的选择。无论怎么选择,自己安祥不纠结的活在此生里为最好!就像野生佛徒一文中,那位高僧在饭桌上所说:你们点你们的菜,我吃我们爱吃的。再谢。
如果每个宗教,都能教人达到这境界,这世界就没有纷争了!
灵魂的朋友,一入世,即相互照看,相扶而行。谢谢了。
你的确是有高度的,学习了,谢谢分享!
“分享给别人,或自己独自享用,是我的选择,去不去领略那风景,是别人的选择。无论怎么选择,自己安祥不纠结的活在此生里为最好”。喜欢这句话。人生最大的课题,其实也是在这里。
我们有一个对事情的,好坏的判断,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既然有一个正确和错误的判断,那就自然而然的,看见别人错误的东西,会忍不住去改变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做正确的事情。所有夫妻关系的冲突,亲子关系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冲突,根源都出自这里。
其实人生里,没有正确和错误的人和事,只有角度,只有 perspective。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愿意跟别人分享自认为美好的事情,但并不强迫别人,去接受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也不强迫别人,去改变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情,这个社会会变得很平和。
大师说的好,每次读完你的文章,都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美好,谢谢!
因为我们执着于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标准,我的感觉,所以就产生了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我的愤怒。如果放开我所执,那么我们就容易平静下来,再看周围的世界,世界没变,但感觉就变了。
您这个看法,就类似于法华经中所讲的无我境界
世界没有变,但放下我执后,我的世界就真的改变了。
您睿识高见,学习了。
大家过奖了,悟出来,实践起来又是一个难题。
圣经,哥林多前书十章23节:甚麽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处。甚麽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能造就人。
这里聚集的应该是,一群探求精神或者灵魂世界本貌的人们。大家或多或少,从不同入口(基督,佛,道…)试图去窥探全貌,也许我们的探索如同蚂蚁探山,所以这作为分享大家从不同入口窥探所得的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们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
我先生是虔诚的基督徒,从他的观点,是没有前世来生的。我自己相信,圣经最系统描述了世界之本源,是不100%,我没有那么确定。看起来您也是基督徒,我想请教您,是怎么处理这个认知上的冲突的?
您好,我是个普通人,选择作基督徒,是认真思考过的结果,只是以心灵和诚实,敬神爱人为总则。我知道有心做个基督徒,不必非是个拥有圣经知识的高才。
我在认知上,尽量与人与己不发生冲突。我可以加入那些,认为人是猴变的,并且认为人死如灯灭的人的聚会,并告诉他们,我是如何从这一认知基础认识基督的。我也可以倾听学佛之人,对佛的敬拜和讲解,并告诉他们我是如何经过佛教和基督教对比后,更倾向基督信仰的。也可以倾听一切怀疑论者,对神佛的有无存疑或抵毁,并告诉他们我信基督后内在生命发生的变化。
但我避免与人发生价值观的冲突。我按我的价值观,做我认为对的,他们也可以随意。这世上只有虚弱无力的价值观,才时常强行刻意做出,指导他人举止行为规范的愚钝表现。我选择的信仰,不认为人有前生来世,我若信,信便是!耶稣在世时,几乎不与人争。
我是个教绘画的老师,我教学生我认为对的,有益的画法。常有学生对我说,他以前的老师教他时,是别样画法。这时,决不争论对错。我会告诉他们,我以一名老师的经历见识和深情,教他们绘画,我讲解出来,你用心听。你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明白的知识,听你自己的!你认为百分之百不明白的知识,听老师的!!你认为似懂非懂的,跟老师讨论商量后,按你自己认可的方式去做!!!
谢谢您在这里的回答,字字珠玑。我其实也想同问,她问的问题。今天下午去您画室接我儿子,很庆幸有机会,跟你又聊一小会。我儿子很诧异我们的交谈,我告诉他,我们在网上有很深的讨论,并表达出我对您的钦佩和敬意。他对您有这样一个Comment:“He is the nicest person I’ve ever met”! 谢谢您!
在我们回家路上,因着这个话题,我们也一直在讨论灵性相关的事情。虽然他只有十二岁,但我们不时会讨论灵魂的话题。不过我并没有,主动引导他这样的理念。准确说来,可能是他,向我灌输了灵魂投生这样的理念。在他六岁时,在一次我们玩打枪游戏时,他主动说起,当人死了后,还会再回来。我很好奇问他,怎么回来,他说会以小Baby的形式再回来。我当时自己对轮回并没有明确的观点,所以既没有否定他,也没有鼓励他。
我家女儿也是,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就和我谈论人死后变成baby轮回,还说到有可能变成别的skin color, 甚至说到会变成动物。我一直很纳闷,不知道她们这些概念从哪来,我从来没和她们说过这些概念,因为我自己也还没有接受这些。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她们看的一些动画片里有谈到。
睡前看到您在这里给我的留言,温暖无限!生活里如果有人夸赞了,我的某种言语或行为,一般我只是深表谢意,不会马上回夸赞赏我的人,这行为本身,令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有些尴尬,甚至回夸的言论,也会大打折扣。但是!!但是今天我必须表示,对您人格魅力的无上敬仰。您对这里每个人的疑问,无论是谁,都花时间在百忙中,不厌其详的分别答复,即便最初组群,也是先询问我的想法,再拉我进群这一小节,也充分体现了您尊重他人,利益他人的人格光芒。
我花时间回复別人的文字,同时能解释了您内心疑问,这让我很欣慰。我很庆幸能在这里才更有幸,认知了一个灵魂内心的朋友。同时更进一步认知,谦卑为怀,尊神且爱人如己的价值观的实在性。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学问,文也好,理也罢。无论信奉什么信仰,佛也是,基督也行。无论对信仰的教义,虔诚到什么程度,名衔文凭有多高,最终都逃不过,如何做人,这项最简单的检验。
再谢 Steve 和各位朋友的友好互动,和对灵魂信仰讨论的各家奉献。祝各位晚安。
感谢伙伴们的真诚分享,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心声:有你们真好!晚安。
贊一個,如何做人這項最簡單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