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感受到,有损尊重的言语

对不起,你感受到,有损尊重的言语。这其实只是误会和误解。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所产生的冲突中。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我们不断地厘清,到底我们想表达什么,坚持什么,而更进一步认识自己。

我们既然在这个人世间,说明我们,肯定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误解别人的时候,和被人误解的时候。任何一个误解中的双方,都可以有机会,从误解事件中学到新东西。

被误解的人,可以借此机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本意,被理解成为另外一个意思。怎么样可以,更加准确表达自己的本意,并减少造成误解的机会。我相信,99%的交流,都是希望,对方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本意。

误解别人的人,也可以反思,自己为什么错过了对方的本意,而理解成了别的东西。自己的潜意识,是否给自己戴上一副过滤眼镜,只看到了过滤后的东西。

我有跟她见面交谈过,知道她本人,既有学过佛教的教义,也有学过基督教的教导。《美丽人生》这本书很多理念,也都出自《圣经》。她自己从佛教基督教中都有受益,所以她也不会去劝别人,不要学佛学或圣经。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看到一些丑闻,出现在寺庙僧侣和教堂牧师身上。所以总是会有一些人,在学佛学圣经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同样,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习《美丽人生》里的理念,也还是会有人迷失自己的。

在我看来,她只是把这个极端的例子拿出来,营造一个强烈对比,以开玩笑的方式,让跟多人认识到,《美丽人生》里的理念,可能带来的人生正面的改变。她也说了“广告是认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在我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我最近这两个月,说给我生活中遇到痛苦的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你感觉到,你受到伤害,你首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假设 – 对方无意伤害我。”

如果你能让自己相信这个假设,你就会找出无数,对方言语和行为,无意伤害你的解释。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时候,伤害,来源于自己头脑中的,按自己潜意识理念诠释后的“对方”。也就是说,伤害来源于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对方。

恐怕难的就是,让自己相信这个假设 – “对方无意伤害我”。如果你坚信对方故意伤害你,在那样一个信念系统下,你唯一能体验到的就是“被伤害”。不管对方做什么,你都会诠释为伤害。

中国寓言里说斧头丢了,怀疑邻居偷了,就觉得邻居每一个举动都像小偷;后来斧头在自己家里找到了,再看邻居同样的举动,就不再觉得像小偷。

我这几年做前世催眠,看到好些这样的案例,发生在亲子间,兄弟姐妹间,夫妻之间。因为看到了前世,跟这个亲人的渊源,和前世产生,并沿袭来到现在这一世的,对这个人(灵魂)的负面情绪,从而可以把潜意识里,这个过去的理念/情绪放下/释放,从而改善了跟亲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很多人,大部分的快乐,来自于自己的亲人,大部分的伤害,也来自于亲人。如果我们能秉持,“对方无意伤害我”,这样类似的正面信念,家庭会变得更和睦。

如果,没法让自己相信这个假设,就要想一想,我希望我此刻以后的生活,更开心还是更痛苦?如果坚持一个负面理念,生活是不可能变得更开心的。要想获得幸福,我们其实没有选择,只有选择相信美好。

如果,愿意相信一个正面的理念/信念/假设,但就是做不到,那怎么办?潜意识是挺强大和顽固的,理论和说教是很难改变它的。催眠,是一个相对容易改变潜意识的方法。催眠并不是唯一途径,有些人通过灵性学习,修行冥想,认清宇宙人生的本质,直接建立正知见,让负面意识无处容身。

我本人在最近十几年来,遇到任何有可能,按常规理解为伤害的人,我总是这么给自己设定这个前提 – “对方无意伤害我”,类似正面信念。

然后我也确实,在这十几年来,没有碰到任何对我不好的人。也许我们可以说,我是幸运没有碰到不好的人;其实不是幸运。外面没有别人,一切都只是我的意识的投射。我的意识,创造了我的世界。

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作为一个世间凡人,我们肯定还是会有,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的时候。任何时候这样的情形出现,我们唯有选择相信,对方是善意的,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幸福世界。愿大家都生活在充满善意的世界中!

我们不是被动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选择的世界中。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迷失了,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不相信自我———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外面的人创造的,不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世界,有着完全的主宰。

佛陀认为,每一个人都跟他一样具有佛性;耶稣认为,每一个人都跟他一样具有神性。这正是人生最大的功课———“我是谁?”

你,是你自己世界的 GOD!你,创造着你所经历的一切!你,选择经历喜乐或是痛苦,都在你的一念之间!